王晨阳、阮芸痕:古琴可以玩得潮一点酷一点

来源:天津日报 2023-07-04 11:54:20

天津日报记者 胡春萌

《BAD GUY》《两只老虎爱跳舞》《苦行僧》《ROLLING IN THE DEEP》等一系列的现代流行乐,用古琴演奏是什么样子?


(相关资料图)

王晨阳与阮芸痕是一对因音乐而结缘的夫妻,他们在B站上以“王叔叔和阮姑姑”的身份,分享自己改编或原创的古琴曲MV和斫琴(古琴制作)科普视频,电子乐、嘻哈、快板、AI绘画和各种视频特效的加入,让他们的短视频有趣、好听又好看,古琴这种在人们刻板印象中“古老、沉静、曲高和寡”的乐器,在他们手里变得时尚、新潮且面貌多元起来,有网友留言“原来古琴可以那么酷的”。

音乐让生活有一点酷

记者: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二位的经历吗?听说您大学是学法医专业的,现在从事古琴制作和演奏,感觉跨度很大。

王晨阳: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啊,从小我和阮芸痕,都是正常的上学读书,音乐都是作为爱好。我学的是西洋音乐,从拉手风琴开始,我妻子从小学习民乐,一开始是学的古筝。我大学选择了法医专业,“阮姑姑”选择的是影视编导专业。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,就相当于过渡期赚外快,我们都去了同一家琴行做兼职,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相识了。

我俩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,因为都对古琴感兴趣,就一起去学习、了解古琴。后来接触到斫琴(古琴制作),我一开始就想学会了可以给“阮姑姑”和自己各做把琴,然后就去学了,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,我还可以靠这门手艺来为生,就发展成为了自己的职业──斫琴师。我们俩后来就以此创业,现在就是完全的手艺人。短视频就作为我们对外宣传的一个媒介。“阮姑姑”负责平时拍摄、编辑视频,我负责出演视频。

记者:从一个业余爱好变成一个职业,这个中间也是要下一定的决心的,您当年是怎么考虑这件事儿的?家里会有人反对吗?

王晨阳:其实如果要追溯一下,因为我从小除了喜欢音乐以外,还有一个爱好,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赋,就是我从小动手能力特别强,喜欢参加什么发明大赛呀之类的。所以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,当时家里就希望我读医学专业,也能发挥我的动手能力。但是我当时觉得普通的医生就不酷,就觉得法医专业特别酷,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法医。后来制作古琴,这其实都是发挥我的动手能力。

再说到从爱好古琴到把制作古琴作为职业,我觉得我俩都是属于不太在乎沉默成本、行动力很强的那种人,就不会考虑很远,也不会考虑太久,对一个事情,有想法就会去做。我们一旦决定了要做某件事的时候,以前的东西就可以完全放弃。比如说“阮姑姑”,她其实在制作短视频的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,音乐教学、演奏并不是她最喜欢的事情,她最喜欢的还是做影视后期这一块儿,她就喜欢做片子,尤其是特效。我逐渐发现制作古琴或者是创作音乐是我最喜欢的。

家人是肯定会不理解的,毕竟耕耘了这么多年的学业,说放弃就放弃了,相当于从零开始啊,但是我们俩就自己顶住压力嘛。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做,最后用成果去证明自己的选择。当然我们运气比较好,也还做出了成果,没有失败。所以家里人会稍微放心一点,但实际上对于父母那一代,哪怕到现在我们的事业已经开始稳步地发展了,他们还是觉得不安心,他们始终觉得这个饭碗儿是不够稳定的。

记者: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通过短视频传播古琴知识的呢?

王晨阳:其实这个也没有所谓的一个计划,就像我们之前学习古琴一样,都有一种随性,想到了,我就去做了,全身心地投入。2019年前后,当时我觉得在整个互联网上,都没有什么人分享古琴制作,很多信息都是只言片语。我就想着啊,那我做一个从头到尾展示斫琴的视频分享给大家。然后就开始拍摄上传视频。

很快就到2020年了,遇到疫情了,那个时候人待在家里没办法去工作室,制作古琴的视频就拍不了,那就拍点儿音乐吧。所以那个时候就拍了我们第一支翻奏音乐MV,用古琴演奏《BAD GUY》──一支欧美流行乐,结果没想到第一个视频就“炸”了,播放量是前所未有的。一个开门儿红的状态,就奠定了我们未来短视频内容的基础──制作古琴和演奏音乐双向发展,虽然播放量差别非常大,但是我们还是选择坚持这两条路。

记者:既然知道古琴音乐MV的播放量要比制作古琴视频的播放量多很多,为什么要坚持发布制作古琴的视频呢?

王晨阳:一方面,我要做的就是传承,我就是想教会大家制作古琴这门技术。另一方面,自我一点儿,我觉得我在制作古琴这方面很厉害,我就是想把我的技术秀出来。

记者: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又能让别人也获益,我觉得这是一个事物它能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基层逻辑。

王晨阳:这也是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,其实连起来就像一条龙──我制作乐器并且用我制作的乐器演奏音乐。其实想想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。

让古琴融入现代人的生活

记者:从那首《BAD GUY》的翻奏视频后,视频画风就越来越有个性了。当时您怎么想到改编这首欧美流行乐去做古琴演奏呢?

王晨阳:就是那段时间我听到了这首歌,觉得这首歌有点儿意思,如果用古琴来演奏会怎么样呢?然后就把它做出来了。我妻子听了觉得,这种音乐也是她从来没听到过的,她想到用视觉的方式去展示它,把那首歌进行了一种卡点儿式的剪辑,最后就做出了这么一个作品。

如果要往前回溯一点儿东西的话,其实也可以说,就是因为我从小是接受现代音乐教育,所以脑子是现代音乐的思维,而“阮姑姑”她从小接受的是传统音乐教育,是传统音乐思维。古琴其实更多的也是一种传统音乐思维,我们的视频就是将现在的音乐思维和传统的乐器进行一个融合,就相当于现代和传统的一种结合。这也是我和“阮姑姑”在艺术上碰撞的一个先决条件吧。

记者:那您觉得改编现代流行音乐为古琴曲,技术上最难的地方是什么?

王晨阳:从技术层面来说,我觉得没有任何的难点。真正难的地方在于突破传统思维。一方面是不重复自己,不断创新创作思维。另一方面,听众是否愿意去接受用现代的音乐思维演绎一件传统乐器,这才是最难的。我们用古琴演奏现代音乐,特别是视频又火了以后,其实也遭受到了一些谩骂和质疑,那也就是来自于传统思维对现代思维的一种审视啊。

记者:现在我们很多古典文化,包括一些非遗内容,在传承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──承接这些文化的古代生活方式已经不在了。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?请谈谈您二位的经验和思考?

王晨阳:从宏观角度来看,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传统,在它诞生的那个时代也是一种先进的表现,比如说最早古琴有五根弦,传说周文王加了一根,周武王又加了一根,最后让古琴以七弦的样貌流传至今。在唐朝之前,古琴就完全是由一块木头制作,在唐朝进行了一次变革,在古琴外层运用大漆工艺,又让古琴得到了进化,制作古琴的木料也发生了变化。到了明清时代,古琴的样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,越来越丰富了。古琴其实就是一直在发展,只是说我们以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看过去,觉得那个是传统。再过个500年,现在我们的东西说不定也变成传统了。

它就是一个观念,大家在审视一件物品的时候,如果就是保持着一种比较通透的、宏观的思想,其实也不会很刻意地去区分现代或者是传统,也就没有所谓的那种融合或者传承这样的词汇。这件乐器它发展到现在了,我只是用一个现代人的方式,用我现在的表达方式去演绎,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文化的发展,它必然在不同的时期,会融合那个时代的东西。我还研发了电子古琴,并且申请到了国家专利。以前文化、科技没有发展到现在的程度,它不可能存在让古琴插电的这样一种想法。

谈到艺术创作的思路,其实真正的艺术创作它就是“我想这么做”,就是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,没有为什么。

关键词:

返回顶部